谁来接盘万亿非标产品到期令国内信托资产规模持续下降
谁来接盘万亿非标产品到期。 目标策略兴起但仍面临多项挑战丨2022大类资产配置红宝书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植 上海报道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信托资产规模为20.64万亿元,同比下降3.02%。
这背后,是越来越多非标产品到期不续,令国内信托资产规模持续下降但这也引发了一个新问题:谁来承接来自高净值人群的逾万亿非标产品到期资金
为了承接逾万亿非标产品到期资金,各家资管机构与私人银行纷纷各显神通,包括引入FOF产品,固收+产品替代原先的非标产品可是,两者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未必能满足高净值人群对低风险+稳健回报的资产配置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目标策略产品突然兴起,成为众多资管机构与私人银行承接非标产品到期资金的新选择。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标策略在欧美国家大学基金与养老基金已相当风靡,因为这些长期投资机构对收益目标与流动性有着明确要求,且不希望看到投资组合波动性加大于是他们纷纷引入目标策略产品,寻求波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最佳平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的过去10年期间,耶鲁大学通过引入目标策略,实现年化回报率12.4%,美国其他大学捐赠基金的过去10年平均回报率也达到 9.1%,且他们的投资组合波动性远远低于其他同类产品。
但是,目标策略能否成为承接逾万亿非标产品到期资金的新选择,同样面临不小的挑战——其中包括在兑现收益目标同时,如何尽可能将投资组合波动幅度降至目标回撤水准。
毕竟,高风险未必会带来高回报,但高回报肯定得承担高风险,因此目标策略如何在获取既定回报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将是一大挑战。
固收+与FOF产品的局限性
为了承接逾万亿非标产品到期资金,众多资管机构可谓绞尽脑汁。
去年下半年以来,众多资管机构与私人银行引入了当时流行的固收+产品究其原因,固收+产品既有底层债券资产的稳健回报,又能通过权益类投资博取超额回报,或许能满足高净值客户对产品低风险高收益的诉求
最初,部分固收+产品标榜自己能实现年化逾8%回报,令众多高净值客户心动,纷纷将非标产品到期资金转投其中一位私人银行人士回忆说
令他没想到的是,今年3月以来他开始接到不少高净值客户的抱怨——固收+产品根本没能兑现收益预期尤其是今年一季度蓝筹白马股股价集体大幅回落,令固收+产品净值遭遇较大回撤,令他们直呼上当
面对固收+产品遭遇业绩滑铁卢,二季度以来众多资管机构与私人银行迅速调整产品策略,寻找二级市场投资型FOF产品承接非标产品到期资金。
他们对FOF产品的青睐,主要基于两大原因,一是希望FOF产品能通过分散投资,最大限度降低净值波动性,满足高净值客户不希望净值回撤值过大,产品净值不能低于1元的强烈诉求,二是FOF产品的多元化投资策略,或许能捕捉到新的投资风口并创造超额回报,达到高净值客户年化逾10%的收益目标。
可是,经历过去4个月的尝试,不少高净值客户仍未必感到满意。
具体而言,不少高净值客户感慨FOF产品赚钱,但他们不赚钱,原因是他们容易因市场波动而选择频繁赎回申购,导致他们无法通过FOF产品获取可观的投资回报,此外,部分敏锐的高净值客户发现FOF产品过度追求相对收益,只追求自身投资回报超过行业平均收益,但他们更希望所投资的产品能创造较高的绝对回报。
过去4个月,部分FOF产品尽管实现年化6%的相对收益回报,仍低于高净值客户渴望年化逾10%的绝对收益回报,令他们相当不开心上述私人银行人士表示
目前,他所在的私人银行又开始寻找新型产品——既能创造令高净值客户满意的绝对收益,又能通过多元化配置最大限度降低产品波动性以符合低风险特征但是要找到这类产品,难度不小——在金融市场,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一直是不可能三角,很难达到面面俱到
目标策略兴起背后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资管机构与私人银行悄然对目标策略产品青睐有加,甚至将它视为承接逾万亿非标产品到期资金的新选择。
究其原因,这类目标策略产品三大问题——一是当各类基金产品投资策略越来越追求风险控制与风险对冲,往往会错失众多投资回报机会,导致基金产品投资回报持续下滑,难以满足高净值客户的收益诉求而目标策略产品的投资逻辑恰恰相反,即先确定一个合理的收益目标,再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实现收益目标同时,尽可能降低投资组合波动性与投资风险,从而在满足客户收益要求同时尽可能降低投资组合波动性,二是目标策略产品设立较长的锁定封闭期以兑现投资策略的长期可观回报,有助于缓解高净值客户频繁赎回申购所带来的产品赚钱,投资者不赚钱风险,三是目标策略擅于开展多元化资产配置,也能解决单一策略产品的业绩变脸风险
目前,华尔街大型对冲基金SAC在落实目标策略方面成效显著这家大型对冲基金在1993—2013年期间实现逾30%年化收益其奥秘在于它要求投资者需承担一定幅度的投资组合波动率,确保基金管理团队能够兑现事先设定的收益目标
不过,目标策略要在中国成功落地,仍面临多项挑战。
一是中国现有投资策略不够丰富,导致目标策略可使用的子策略类型受限,可能加大收益目标的实现难度,
二是有些目标策略产品投资管理团队容易受客户情绪影响,比如当目标策略产品在一段时间收益不佳时,客户问责压力可能迫使投资管理团队不得不采取更激进投资策略赚取短期高回报,但这反而造成新的投资风险,
三是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较大,很多热门股票年化波动幅度达到40%—50%,这意味着即便再卓越的投资策略,也面临底层资产高波动性风险,很容易导致整个投资组合遭遇未知风险,因此如何优化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与投资风控模型,尽可能降低投资组合里不同资产的相关性,进而压低投资组合整体波动性,也是目标策略在中国能否持续实现目标收益的一大考验。
要解决这些挑战,很大程度取决于资管机构与私人银行能否练好内功此外,目标策略要成功落地,还需资管机构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目前,不少资管机构创建了目标策略基金双周报资讯,内容涵盖当前投资市场主流策略与风格资讯等,令投资人能及时了解目标策略产品本身运作情况,业绩归因状况,以及对市场变化,策略风格演变有着更清晰认知,从而坚定他们通过长期持有实现投资目标的信心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若目标策略能创造低风险高回报业绩,无疑将吸引越来越多高净值客户青睐,或成为承接逾万亿非标产品到期资金的新蓄水池尤其是不少资管机构正计划将目标策略产品演变成高净值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底仓,即建议高净值客户能将约60%个人财富投向目标策略产品,获取相对稳健长期的收益目标,剩余资金则根据他们投资偏好投资其他金融产品,在承受更高风险情况下博取更可观的回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