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流量崇拜”才有中年演员好故事
去掉“流量崇拜”,才有中年演员的好故事。
观察者
突破“流量崇拜”,可以让影视剧市场的中年人故事不再稀缺。
在9月26日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大会上,评委、演员之一陈坤向:呼吁,“请给我们的老演员更多的机会,请为我们演员写更多好的角色来演戏。”这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这让人们想起了2019年第十三届FIRST青年电影展颁奖典礼上,克里斯蒂娜呼吁给中年女演员更多的机会。
无论是中年男女演员,他们共同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中年人的故事稀缺,优秀的中年人物更是稀缺。背后是影视剧市场盲目“流量崇拜”的结果。
在流量经济、天价买单的时代,大多数中年演员只有两个选择:或者是演“小鲜肉”“小流量花”的父母;或者“装嫩”,不断向“男生感”和“女生感”靠拢。
在追求流量的“全盛时期”,影视主角和故事往往聚焦年轻顶流,俗称“小鲜肉”。流量意味着点击率、收视率和票房,意味着“赚钱”。因此,“流量IP”非常受欢迎。流量年轻,和他们搭档的主角自然要求年轻。
在“年轻崇拜”和“流量崇拜”的背景下,留给中年人的故事自然相当有限。
近两三年来,随着天价的打压和“流量IP”的涌入,“流量至上”的标准被深度审视,影视剧中的“大叔圈崛起”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以近期热播剧为例。《扫黑风暴》,孙和闪耀。103010年,刘军和刘林受到高度赞扬。103010年,胡军、朱、等人带头.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不是中年人的故事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而是市场上关于中年人的好故事太少了,更大的作品都是在春节国庆堆积起来的。这是中年男女演员的共同困境。缺少一个能呈现中年人状态、思维、情绪、生活体验的好角色。
其实中年看似是一个尴尬的年龄阶段,但比起年轻人,它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注定有很多故事可讲。一个复杂的、多面的、立体的、多维度的中年故事,必然更加感人。
尤其是“流量”这个词,早已因为粉圈里的种种劣迹而被贬损。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粉丝,有粉丝的地方就有“控制和评价”。这无疑干扰了一部影视剧的真实市场评价。更有甚者,一些“顶流”依赖粉丝数量,直接干扰了影视剧的制作进程。镜头的数量和场景的位置是多少.被忽视的是作品本身。
如今的观众,审美水平和认知深度都在不断提升,不会错过真正的好故事,影视剧的“审美”需要尽快走出“流量崇拜”的泥潭。
易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