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漕运河到文化河:大运河在杭州遇见“水墨丹青”
放眼中国版图,在主要江河皆向东流时,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更显与众不同。
这是一条漕运之河,“杭州码头装大米,一纤拉到北京城”,一句俗语道出了大运河极为重要的漕运作用;这更是一条文化之河,绵延3200公里,串起沿岸数十城,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载体。
从漕运之河到文化之河,若要从时光荏苒中,选择一切口与大运河“交心”,历史古迹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杭州段或许是不二之选。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正在杭州举行,这也为人们了解大运河杭州段提供了契机。得益于持续多年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大运河杭州段愈加好似江南女子,笔下流淌着“水墨丹青”,“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温雅气质。
自古繁华
“朝霞映在运河边上……”大运河拱宸桥畔,悠悠巷陌间,柔软的曲调不时传来。周志华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热昏”传承人,其将“老开心茶馆”开设于大运河边一间颇具旧时江南韵味的房子,面积不大,但常常“爆棚”,不少游客会来花上个把小时,听一段地道的杭州话。
“老开心茶馆”前身为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航道宽而直,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大,空间结构完整,时空跨度大,是中国大运河的黄金地段。最初便是由拱宸桥旁一个挑脚工人发起成立,以从事施茶民间慈善救济事业为主。与百年前一般,一盏茶、歇歇脚,一座古桥,见证世事繁华。
杭州戏剧丰富门类、历史渊源深厚,拱宸桥畔尤甚,是品茶看戏的好去处。明清时桥头曾有天仙、福仙、阳春、荣华四家茶园戏院,谭鑫培、盖叫天、周信芳均在此登台演出。
古风民韵最是迷人。或是被老底子文脉吸引,浙派古琴传承人徐君跃亦把自己的工作室选址于运河边。“大运河文化是杭州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有着传承浙派古琴的天然基因,能将浙派徐门古琴馆开到运河边,可谓是相得益彰。”徐君跃说。
举办讲座、雅集,增强文化体验感;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希望让更多人爱上这一传统艺术……作为“运河文化使者”,徐君跃一直致力推广古琴文化,让千年雅音能悠然流淌在古运河畔。“大运河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多的还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所以,努力让古琴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我们理应贡献更多力量。”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是其中代表。所谓的“桥西”,原是拱宸桥以西一带的泛称,保留着财神庙、张大仙庙等历史遗存,有沿河码头、合院式民居、民国里弄建筑、旧式公房筒子楼,还有一辈子都在这里居住的人们。
早时,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也看尽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没落的无奈,自身一度脏乱破败。进入新世纪后,杭州启动运河综保工程,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复成为该工程的重点之一。杭州在保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梳理空间格局、商肆业态等,走出了“保护遗产、整合空间、改善民生、更新业态”的保护发展路径,让民众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历史景观得到修复,工业遗产建筑被改造利用为博物馆。
如今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已是集居住、商业、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为一体,集中体现杭州近代工业文化、平民居住文化和仓储文化的复合型历史街区,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杭州运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陆晓亮介绍,在大运河保护的同时,杭州挖掘了约34万平方米已修缮历史建筑所承载的城市记忆,建成开放了“一馆、两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系列景观,形成了以三大历史街区、四大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22公里的游步道、130万平方米的绿化带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
解码、传承大运河的文化基因,也需“群策群力”。为此,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研讨会、京杭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专家研讨会等相关会议近年在杭州多次召开,专家学者集聚大运河畔,共话大运河文化的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此外,凝聚集体智慧的《杭州运河丛书》,也揭示了这条人工运河对杭州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
今朝更盛
千年文脉如何常述常新?大运河本身便是最大的IP。为了给IP赋能,杭州摈弃了常规的宣传办法,在使大运河“年轻化”“亲民化”上重点着墨。高邮名片。
在杭州市拱墅区,泛舟于上塘古运河,《如梦上塘》带着市民、游客开启了沉浸式夜游。作为中国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其以全新的“进行式表演、浸入式观演”方式演绎历史典故,展现上塘河“七运十三景”,重现上塘古运河昔日繁华,让游客领略别样的运河文化盛宴。
这是突破传统舞台演出形式的实景演艺,更是观察大运河杭州段打造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的窗口。
“船在河上行,两岸是民居,我们将表演嵌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区域中,在这样的氛围里演绎千年文化,非常难得。大运河全长46公里,其中明清时期的古运河全长25公里。”《如梦上塘》总导演刘洲铭说,该演出集游船、戏剧戏曲、歌舞诗乐表演、科技化秀场于一体,目的便是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三大文化内核。
为了让运河文化以一种更时尚、更亲民的方式延续,杭州按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加速键。如在大运河杭州段核心段穿城而过的拱墅区,当地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深植运河文化根与魂。
在拱墅,曾经的杭州热电厂大烟囱旧址,经改造已成为烟囱文化广场,聚集了运河文化艺术中心、运河书房、文化规划馆。如运河书房内共约藏书两万册,其中专门陈列了不少运河文献,详细记录了运河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家住大运河畔的张诗常带着孩子来此“打卡”。“孩子很喜欢这座藏在大烟囱里的书房,在这里,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作为运河儿女,我从小伴水而居,所以也常带着孩子来这里了解运河、读懂运河。”
拱墅区委书记陈瑾表示,拱墅将持续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持续提升博物馆展陈设施,持续强化运河文化理论研究,持续加强运河文化国际交流,持续深化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持续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群,更好打造“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形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共同富裕成果,加快建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
杭州还将文化渗透到产业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
面朝大运河的杭钢集团实现“重生”:企业关停了半山钢铁基地,建起了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杭钢智谷,多个数字经济创新项目在这里孕育成长,昔日的“黑金刚”转身变为“绿富美”。
杭州重机厂房被改造成太阳剧场,投资15亿元引进了太阳马戏亚洲唯一驻场秀《X秀》,杭州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世界顶级的现场演出……
聚焦当下,更放眼未来。“十四五”期间,杭州明确将重点围绕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心任务,全面完成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约180个,总投资约500亿元,土地收储规模超过2000亩。
聚焦杭州亚运会前、2023年底两大时间节点,当地将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建设。计划到亚运会前,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小河公园两大标志性项目全面建成,老城区迎亚运水岸互动文旅融合提升全面完成,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电厂河以南段基本建成,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公共区域建成开放。2023年底,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全面建成,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基本建成,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样板建设。
运河文化看杭州。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热潮,高邮也乘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积极建设大运河文化。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公开表示,“大运河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运河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经济史、军事史,记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前进的脚步。我们要把京杭大运河打造成为文化同心、经济共建、科技共创、幸福共享的综合型纽带和桥梁,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演变清晰,河湖关系清晰,文化底蕴丰厚,静态与生活状态并存。”
当天色渐暮,如织行船亮起灯火,晚风轻抚河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正是在如此的润物细无声中,诉说着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